補天裂:當朱元璋穿到南宋

首页 | 分類:腐看天下 | 字數:3648

第9章

書名:補天裂:當朱元璋穿到南宋 字數:3648 更新時間:2024-12-27 14:11:38

六十七歲的辛棄疾現在龍精虎猛,一點兒不見歷史上纏綿病榻的模樣,他拍拍胸膛,主動請纓道:「老臣願往江淮,與畢將軍共圖軍制。」

朱元璋點了點頭,放他出京。

接著就給宋慈升了職。

宋慈:???

宋慈:我才二十三啊!我成錦衣衛指揮使了?

朱元璋還在畫餅,說先幹兩年,戰場立功之後就去兵部任職,出將入相,未嘗不可。

宋慈總感覺自己的人生軌跡冥冥之中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跟辛棄疾共事這麼多年,宋慈也明白了為何官家這麼拼。殚精竭慮,日以繼夜,都難以打消他對漠北草原上的忌憚。

開禧五年,宋慈收到了錦衣衛探來的蒙古情報。

蒙古兵逼西夏國都,若非河水倒灌,淹了蒙古兵馬,這次或許都能滅了西夏,

西夏實力大損,向蒙古稱臣,同意跟蒙古一起伐金。

同年,朱元璋改元洪武,大宋士大夫聽著這個年號人人搖頭,但卻不敢多說什麼。

當文官集團噴你是個暴君的時候,那你最好真的是個暴君。

抄家滅族地殺下來,洪武朝的氣質一掃大宋沉疴。

洪武三年,蒙古繞道西夏,派人到京兆府聯系,稱大汗會在今年為祖宗報仇,殺向金國,問大宋是否出兵。

李好義坐鎮長安,聽完蒙古使者一席話,不由挑了挑眉。

Advertisement

沒別的,這番話他已等了兩年了。

兩年前錦衣衛送來密旨,朱元璋就要李好義時刻留心蒙古戰事,一旦有變,就即可出兵。

李好義一口答應下來,想著朱元璋的吩咐,跟蒙古人好生商量,把金國放在砧板上分肉。

「開封是大宋舊都,大宋必取,燕雲十六州是我大宋執念,也要分一杯羹。中原河北山西等地,成吉思汗若有能耐,取則取之。」

蒙古人欣然接受,離營回稟去了。

在蒙古人離開之後,李好義才打起精神,獎率三軍,點將臺上陣陣吶喊,給川陝兒郎指出了真正的目標。

「官家有旨意,要趁蒙古跟金國在河北大戰,咱奪下雲內州!」

雲內州遠在山西北部,並非什麼戰略要地。

但朱元璋知道,那是金人群牧監所在,養馬數十萬匹!

五年內修軍政,發展火器,朱元璋明白這些都隻能有抵御之效,沒法跟蒙古人爭雄漠北。真平了金國,那蒙古人一樣能在他的國都裡來去自如。

要跟蒙古爭雄,豈能沒有騎兵?

但朱元璋同樣清楚,窩闊臺也在盯著雲內,留給李好義的時間不多。

朱元璋想起李好義一次次衝鋒陷陣的勇烈,腦海中就浮現出常遇春的身影,他笑了笑,心想:咱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

09

洪武三年春,朱元璋祭天誓師,南渡前後長呼過河的宗澤、冤死獄中的嶽飛、採石磯力挽狂瀾的虞允文、力勸趙構親徵的陳康伯……這一個個名字一個個牌位,同樣擺在朱元璋身前,他祭天之後又祭拜這數十年來抗金的英雄。

春風料峭,朱元璋回首又灑酒黃土之上。

他大聲道:

「這數十年來,無數英魂死在金人手裡,死在奸臣貪官手中,這些人裡有嶽武穆般的大豪傑,也有餓壞了肚子從軍吃糧的尋常百姓。

「是他們的血,讓江南還能有歌舞弦歌,是他們的命,讓咱們還能好好活在夢裡。

「但咱不該忘了他們,也不能忘了他們,不能聽著小曲掙點小錢,看見貪官奸臣咱不殺,看見金人欺壓咱窮弟兄,也隔著大江不理會,那咱這條命,遲早也要被北邊的惡人給收了!

「頭上頂著一座山,咱天天擔心它砸下來。今日朕告訴大家伙兒,擔心沒用,躲在小曲裡也沒用。咱今天就要去砸了這座山,把屬於咱的一切都拿回來,報仇雪恨,血債血償!」

朱元璋話語一頓,接著震聲喝道:「北伐!」

「報仇雪恨!血債血償!」

「北伐!北伐!北伐!」

三月,宋軍北上,西線李好義帶五萬人奔襲雲內,中線孟宗政兵出襄陽攻開封,東線畢再遇掃蕩大名府、河間等地,朱元璋跟辛棄疾帶兵八萬破山東而戰滄州,直指金中都。

宋軍聲勢浩大,金國境內的百姓豪傑紛紛揭竿響應。

老辛今年七十二,能感受到自己的體力一年不如一年,但腦子卻還異常清醒。

鏖戰滄州城下之時,辛棄疾登高望遠,隻覺得面前每座山川都熟悉。

時間在他眼底斑駁陸離,一層層的林霧散開,他想起自己五十年前曾到此,繪圖勘地,想著總有一天能殺回燕山!

那張圖無比清晰地從他腦海中浮現,他臉上又湧起笑意,深埋五十年的伏筆在今日揭開,辛棄疾笑得渾身顫抖,蒼冉跟龍旗一並在風中抖動。

朱元璋打馬而來,說幼安,何事發笑?

辛棄疾指著滄州,也指著更遠處的中都:「官家,且看二十歲的辛棄疾為官家收復河山!」

六月二十三日大雨,宋軍在營中休整,滄州倒是還戒備森嚴,沒給宋軍可乘之機。

隻是宋軍似乎也不想打他們了,雨中拔營,像要準備撤退。

金將怎麼也想不到,宋軍拔營之後,迅速繞過滄州,直奔都城而去!

滄州守將呆了片刻,又安慰自己鎮定下來,京城還有禁軍,還有厚重城牆,宋軍懸於滄州與京城中間,不過是宋主急功近利,置大軍於危機之中。

那時沒人能想到,辛棄疾已至金國中都!

憑借著五十年前的伏筆,對地理的熟悉,辛棄疾帶兵穿山,繞到了中都城下!

三更夜裡,大雨方停,金軍毫無防備,直到辛棄疾帶人登上城牆,才驚動了金國禁軍!

數百宋軍一路殺去,也不圖奪下城門,懷裡揣著油紙包,這會兒掏出來全是火藥,衝著糧倉府庫,還有金國皇宮就砸了過去!

火藥炸開如天雷,驚得金人慌張失措,一時不知城中到底多少宋軍。

朱元璋早早派人盯著,雷聲一起,全軍拔營,極速撲向金國都城!

那天火藥炸響在皇宮頂上,金軍倒是還願意奮起抵抗,但金主完顏永濟已聽不進迎敵之言,一心隻想出逃,把這座都城拱手讓人。

他跑出古北口,幹脆逃回了大定府。

中都城裡血雨腥風,硝煙混跡著雨水泥土的氣味充斥在斷壁殘垣裡。

七十二歲的辛棄疾早殺得沒了力氣,他看著窮奢極侈的中都皇宮,望著遠處的瓊華島,汪洋大湖流的全是生民之血。

辛棄疾咧嘴一笑,今日雨夜破京師,不愁後世青史無名姓了。

七月初三,中路傳來捷報,孟宗政之子孟珙,年方十七,身披四十餘創,先登破城,收復開封。

辛棄疾傷中寫詞,神採飛揚。

但老辛也知道以自己的身體,恐怕沒法再領兵打仗了。

朱元璋坐在榻前看他,搖頭道:「辛老所言,為時過早了,待你親眼看過蒙古人如何攻城,朕想你一定會再度出手。」

那時辛棄疾還沒明白朱元璋的意思。

直到七月下旬,金章宗派人求和,用詞謙卑,說女真暫居中原,向來仰慕漢家文化,蒙古化外蠻夷,窮兇極惡,正該先除外賊,再定戰和。

朱元璋同意了。

朱元璋就真的按兵不動,等金國調動河北、山西大軍,合二十五萬阻擊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騎兵天下無雙,金人不敢戰,率軍佔據野狐嶺,要把蒙古騎兵堵回草原。

可二十五萬人扎營山中,反而沒法發揮兵力優勢。成吉思汗幾度輾轉,憑高機動性的優勢看出野狐嶺的兵力虛實。

八月,成吉思汗率大軍猛攻,木華黎奮不顧身,強衝野狐嶺。蒙古軍下馬步戰也人人爭先,血勇之氣把金軍打得潰不成軍。

九月,成吉思汗追上金軍主力,血戰三日,最終親率三千騎兵衝陣,大敗金軍,二十五萬金軍血染浍河川。

李好義抓住機會,八月十五,趁蒙古與金軍交戰,山西兵力空虛,一舉奪下雲內州,繳獲戰馬數十萬。

而朱元璋也在八月底趕到居庸關,正碰上蒙古大將哲別前來攻關。

野狐嶺一戰大獲全勝,顯然也滋長了成吉思汗的野心。

原本自覺功德圓滿,胸中一口氣快要消散的辛棄疾,抵達居庸關後,又猛地支稜起來。

無他,因為他總算見到了蒙古騎兵如何攻城。

居庸關周邊的村鎮小城,沿途所有百姓,全被蒙古軍抓來,催著他們上前攻城。

這些人當然沒法攻城,他們隻能送死!

哲別要的就是他們死!用屍體填平壕溝,用屍體讓蒙古健兒的馬能隨時跑起來。死的人越多越好,他還能把屍體燒成屍油,點成大火球水澆不滅,用投石車狠狠砸進堅城之中。

漫山遍野盡是哭聲,城裡城外人間煉獄。

辛棄疾但覺胸中那口氣又湧了上來,他找到朱元璋身邊,想了很多,最後隻道:「定不能讓他們亡了天下。」

朱元璋點頭道:「這麼多年,朕便是為此。」

深吸口氣,朱元璋揮軍下山,請居庸關金軍守將打開城門,放他們進關守城。

居庸關金將懷疑了一會兒人生,還是開了門。

反正靠自己是守不住城了,丟給宋人,看起來總比丟給蒙古強。

見居庸關內又得增援,哲別皺起了眉,他知道,自己想要破關怕是不可能了。

但這支援軍是從哪來的?

金軍連中都都丟了,皇ŧû⁹帝怯懦不堪,跑回上京城,他還有膽子救居庸關嗎?

哲別心思敏銳,當即派哨騎將戰報送去給成吉思汗。

10

西風起時,野狐嶺一戰已徹底結束,女真人又被趕回了居庸關以東。

任誰都能看出來,烜赫一時的大金亡國有日。

而蒙古人尚在中原,沒有想走的意思,成吉思汗除了派哲別進攻居庸關,還派窩闊臺去打雲內州,自己更是率大軍壓向德興。

他拿著哲別傳來的戰報在帳內對諸將道:

「居庸關援軍還能是誰?自然是不敢與蒙古鐵騎交手,隻敢撿撿糞便的宋人!

「金人不堪一擊,宋人既然敢來北方當我們的鄰居,我們也該跟他們好好打個招呼!

「得告訴他們,當今天下,是狼的天下。」

深秋九月,白露為霜,蒼天之下有兩片黑壓壓的雲層遊過大地,靜止對峙在德興城外。

德興,古涿鹿也。

這是朱元璋對成吉思汗的第一戰,他要通過這一戰,徹底擋住蒙古人南下的步伐。

隻有這一戰贏了,他才能先成吉思汗一步滅西夏,定西遼,憑廣闊的疆域跟海運貿易帶來的財富,遠徵漠北,封狼居胥。

西風萬裡,兩軍沒什麼寒暄,狼一樣的蒙古騎兵當即發動了進攻。

成吉思汗本以為宋軍很快就會露出破綻,畢竟宋軍從沒跟蒙古鐵騎交手,當蒙古騎兵在四面八方點起硝煙,揚起煙塵,憑呼嘯進退,足以讓第一次對陣的敵人慌張失措。

宋軍沒有失措。

宋軍穩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