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啼

首页 | 分類:現代言情 | 字數:2908

第50章

書名:嬰啼 字數:2908 更新時間:2025-01-22 15:29:40

  她始終沒有自主循環恢復(ROSC)的徵象。

  急診主任皺著眉頭、閉著嘴唇,問穆濟生:“胎兒能堅持多久???”

  穆濟生馬上反應過來急診醫生在問什麼,道:“越快越好。最多……五分鍾。”一般認為,五分鍾內取出孩子不會造成嚴重損傷。

  “……嗯。”急診主任“嗯”了聲兒。

  產科副主任已經在準備剖宮產的工具了。她說:“我隻需要一分鍾。”

  穆濟生點點頭:“嗯。那正好。”

  目前的醫療指南的確是,若四分鍾還是不能恢復自主循環,就剖宮。

  顯然,如果孕婦可以恢復自主循環是最好的,他們之後再來考慮終止妊娠的事兒,可是情況往往不能隨人所願。

  對心肺復蘇,中國醫院一般是以30分鍾作為界限的——持續搶救30分鍾,如果病人仍無心電活動,無自主呼吸,就可以終止心肺復蘇。美國國家急診醫生協會的建議是:二十分鍾標準的高級生命支持治療後,患者沒有任何反應,復蘇努力可以終止。不過,黃金搶救時間其實隻有4分鍾。

  然而孕婦又不一樣。這對醫生是個考驗:無創之下救回來的可能性已越來越低,那,把小孩子拿出來後整體情況會好一些嗎?“能救一個是一個”?要知道,剖宮產時,心肺復蘇必然需要暫時停止的,雖然剖宮產的速度很快,搶救時間也依然是被耽誤了一下。目前的醫療指南是搶救開始4分鍾後,如果沒有一點動靜,先保孩子。

  搶救時間一分一秒逐漸過去,搶救室內整體氣氛也愈發沉重。

  因為一點點的生命體徵都不存在。

  有的時候,患者沒有脈搏,然而心髒的電活動依然存在,那可以說希望仍在。

  可現在……

  這時,穆濟生看見患者兩隻手掌不大對勁。他輕輕地翻過手掌,發現,果然,患者手掌全是擦傷,上面沾著灰塵,而且,患者一邊的胳膊肘也擦破了一大片,甚至還流血了,也沾著些汙泥。同一側的小臂也是。

  急診一個女醫生是患者的接診醫生,她小聲對穆濟生說:“她,她用她最後的生命力撐住了地面、翻過了身子……她一直到最後關頭依然不想撞到孩子……還是在保護孩子。她要她的孩子好好兒的。”

Advertisement

  穆濟生的睫毛顫了顫。

  作為醫生,他自然是十分清楚:心髒驟停發生那刻,人也不是瞬間昏迷,而是能感覺得到十分劇烈的壓榨式的疼痛,且向四周不斷蔓延,心跳越來越慢、呼吸越來越困難……可是患者在這時候還惦記著“保護孩子”。

  穆濟生緊抿著唇。

  急診主任似乎有些猶豫,不過,患者心髒驟停時間大約持續4分鍾後,他拿了瓶消毒藥劑倒在了患者身上,示意產科醫生行剖宮產。

  這叫“生剖”。在這樣的危急關頭,醫院醫生沒有時間進行麻醉,直接剖,就叫生剖。

  產科來的副主任手起刀落,幹淨利落,僅僅用了一分鍾,便拿出了一個男嬰。

  他的身上依然帶著新生兒的渾濁液體。

  沒有心跳、沒有呼吸,阿氏評分肯定是0分,就像這間屋子的所有人事先預想的一樣。

  他們全都寄希望於穆濟生的搶救措施。

  可穆濟生隻一眼就看出來了情況不對。

  ——窒息已經有段時間了。

  不是一個他常見的能救回來的寶寶。

  應該,他在媽媽心髒驟停前,已經缺氧並且心髒停跳了。胰腺壞死,腹腔滲出大量炎症介質,這些急性的滲出物可能刺激患者子宮,引起宮縮,最終導致子宮血液循環障礙,也導致裡面寶寶缺氧、死亡。

  可無論如何要試一試。

  他熟練地做放置、擦幹、吸痰、插管,整個過程不到30秒,一個護士則是立即建立了臍靜脈通路。穆濟生問:“誰能做新生兒cpr?”

  兩個急診的護士回:“我可以。”

  於是穆濟生叫其中一個做第一輪胸外按壓,自己則是給出指令。

  而屋裡另外一張床上,急診主任還在搶救。

  兩張床,兩個生命,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孩子,周圍的十幾雙眼睛直直盯著他們兩人,每個人都在想:拜託!救回來啊!至少救回來一個啊!!

  穆濟生冷靜地指揮著:“腎上腺素,0.9毫升,1:10000稀釋,靜脈注射。”這已經是這個體重的小嬰兒的極量了。

  還有,“心理鹽水,擴容,……”

  穆濟生還記得剛才那個急診醫生告訴他的:“她用她最後的生命力撐住地面、翻過身子……”“她一直到最後關頭依然不想撞到孩子……還是在保護孩子。”“她要她的孩子好好兒的。”

  他能實現嗎?

  能實現嗎?

  寶貴時間一分一秒地溜走了。

  穆濟生共注射了五輪藥物,五分鍾一次,收效甚微。

  剖宮產半小時後,急診醫生那一邊的搶救活動徹底失敗,孩子母親靜靜躺在冰涼涼的搶救床上,無聲無息。急診主任走了過來,沉默地看著穆濟生的搶救,以及孩子的情況。

  這本就是非常正常的。對於心髒驟停,即使在美國,院前以及院內患者的出院率也是少數——2020年是12%左右和25%左右,當然,當時自主循環恢復的患者數要多一些,因為其中的一部分會因為激素藥物、缺血再灌注損傷等等原因在幾天內發生心衰、肝衰等,依舊死亡。而中國,因為CPR普及率的差異,院前搶救的成功率隻有1%。急診主任今年一共搶救了16個來診之後呼吸衰竭心髒驟停並且嚴重到了需要氣道重建聯合胸外按壓的,一共救回來三個。

  穆濟生一秒鍾都沒有耽誤過。

  可是不行。

  已經搶救30分鍾了。

  最後,穆濟生扇扇睫毛,道:“腎上腺素……心內注射。拿個7號心內注射的長針頭。”

  護士:“!!!”

  在搶救中,腎上腺素一般通過靜脈注射,也可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如果靜脈通路還沒來得及建立,或者沒有條件建立,那還可以氣管插管後導管內給藥,這樣更快,不過需要的劑量更大。可心內注射……護士還沒聽說過。

  但這樣其實是可以的,隻是如今極其罕見了,幾乎不會被使用,基本隻存在於理論中。心內注射,一般用來搶救心髒停跳的患者。腎上腺素是需要作用於心髒的,刺激心髒、令心髒興奮性增高,但靜脈注射的腎上腺素可能積聚在別處。隻是心內注射相當危險,一般醫生根本不會採用如此激進的方式——醫生完全無法看見自己進針的位置,如果穿入別的地方比如冠狀動脈或者肺髒,搞出出血、氣胸,那病情會雪上加霜。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胸壁厚度不一,針頭戳到了什麼位置、又停在了什麼位置,是胸膜腔還是心包腔還是心肌內,醫生根本無從判斷。而且,心內注射必然導致胸外按壓的暫停,這也是不推薦的。因此一般來說,按壓胸腔產生血壓、提供血流,就足以讓靜脈內的腎上腺素流向心髒了。

  穆濟生已經是在絕望當中,死馬當成活馬醫了。

  可是,一旦他操作失誤,就可能引發醫療問題——醫生萬一操作失誤,心髒破了一個口子,一般父母肯定無法接受,都會產生質疑。

  而且,這是一個體重僅僅三公斤多的新生兒,他的心髒更小、能下針的通道更窄。

  “有必要嗎?”急診主任把住穆濟生的胳膊,“太冒險了。醫患關系這麼緊張。他的心髒萬一破了……”

  穆濟生頓了頓。他垂著眼,望著輻射臺,漂亮而骨節分明的十根手指收了收,復又松開,道:“還是試試吧。”

  他控制不住地想象著那個母親在急診室保護孩子的模樣。他想救回這個孩子,留住這個孩子。給她。

  護士遞來一根長度十幾釐米的針頭,針頭細長,質地硬韌,穆濟生道:“隨時準備除顫。”

  急診主任點點頭。

  針頭進入心肌等等,有可能引發室顫。

  十幾雙眼睛盯著穆濟生的心內注射,連呼吸都不敢發出聲音,搶救室內落針可聞。

  穆濟生小心翼翼,由嬰兒的左側第四以及第五肋間隙的濁音界稍內側刺入左心室,刺入了幾釐米深,抽得一點回血,隨後注入藥液。

  注畢,拔出針頭,立即繼續胸外按壓。

  急診主任松了口氣。

  這穆濟生確實有幾把刷子。

  一分鍾後,嬰兒心髒極輕極輕地跳動了七八下。不過很快,監護儀器的心電圖再次變成一條直線。

  之後,不論穆濟生做什麼,都不再有任何用處了。

  嬰兒“出生”45分鍾後,穆濟生仍不肯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