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書名:歲歲安 字數:4484 更新時間:2024-10-28 17:04:04

祖母撫上我的手,沉聲道:「沈家的兒郎自有一腔熱血,沈家的女子也絕不是忍氣吞聲之輩。」


今日之後,太子將聲名受損,漸失人心。


帝王另下旨意,命太子於府中靜思半年,不必上朝議政。


這便是變相的禁足。


我慢慢淡出了眾人的視野,陛下賜黃金萬兩、良田萬畝,便是在表安撫之意,亦是想平息事態。


我的出現隻會讓流言蜚語縈繞不散,這不是陛下現在想看到的。


我打算出京前往莊子上查賬,並在京外別院長住,也是為了避避風頭。


臨行時,我與四皇子在城門口相遇,對視一眼,便匆匆擦肩而過。


我帶了一眾家丁護院以及管事嬤嬤前往莊子上,每日查看賬簿,登記瑣事,這日子倒也過得很快。


恍惚便是一年。


聽聞太子禁足期間,四皇子很是得勢,帝王對其委以重任,甚為看重,命他掌管京畿風林衛,他更是提出許多利國利民之策,得朝野稱贊。


太子禁足期滿後,氣勢已大不如從前,更是處處被四皇子壓了一頭,陛下對他亦是多有不滿,冷落於他,朝野上下因他先前之事,覺得他並無儲君之才德,對他頗有微詞。


與此同時,太子設宴本欲敲打眾人,卻被爆出驚天醜聞,東宮藏書樓內藏著大理寺卿的夫人的畫像,太子覬覦臣妻的消息不脛而走。


9


聽聞那日設宴,有人醉酒誤入藏書樓,打翻燭臺,眾人匆忙救火,將樓內物件搬出,卻不想那畫作暴露於眾人視線之前,是太子親筆所繪。


太子推說是為江氏所繪的畫像,可眾人分明瞧見卷末落款時間乃是數年之前,而那個時候,太子還並不認識江心月。

Advertisement


由此可見,畫中人並不是江心月,而是大理寺卿的夫人顧錦書。


顧錦書是永安伯的女兒,自幼在宮中長大,與太子當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可是當日匆匆下嫁大理寺卿,卻是皇後指婚。


如今想來大概也能明了,那是太子年少時的愛而不得,後來便成了心頭的明月光,而他與江心月在民間成婚,或許是在彌補他心中的遺憾吧,至於後來對江心月的諸多偏愛,大概都有顧錦書的影子在。


這樁東宮舊事被揭露於人前,定然是四皇子的手筆。


其後,諸多老臣紛紛上奏,說太子無才無德,請求廢之,另立賢德儲君。


朝中響應者眾,東宮之位搖搖欲墜。人人都以為朝中將會局勢大變,四皇子正是春風得意之時。


可數日之後,季大將軍請旨還朝,為太子多次進言,朝中廢黜風波漸漸平息,似乎有關於廢黜太子的言論在短短時日內盡數消散。


季大將軍是太子的舅舅,季家是皇後的母家。


半月之後,我這莊子上迎來貴客,赫然就是四皇子。


這次,是他主動前來見我,而我端坐主位。


「四殿下,別來無恙。」我抬手間,已有婢女奉上熱茶。


他一如往日般身著華袍,卻稍顯浮躁,並無上次相見時的氣定神閑。


「你似乎又猜到了我會來找你?」他眼眸中透著審視與打量。


我輕笑道:「自然,畢竟我說過會助殿下一臂之力的。」


「要動儲位,必先動季家。」他語氣中透著狠厲。


我緩緩起身,走到他的身側,同他並肩而立,沉聲道:「那便挪走季家這塊攔路石。」


他似乎驚訝於我的野心與膽量,繼而垂眸道:「我手中證據並不足以扳倒季家。」


我目光正視著他,擲地有聲地道:「我父兄戰死青陽關,是季家算計之故。貽誤戰機、結黨營私、殘害忠良、獨攬軍功……這些罪名夠不夠?」


四皇子神色凝重,滿眼震驚地看向我。


我與太子之間不僅隔著那些退婚折辱,還與他的母家隔著生死之仇。


10


四皇子隻在莊子上待了半日,便匆匆離去。


在太子以為他的儲位穩如泰山時,京中風雲再起。


季大將軍被指證貪墨軍餉、以次充好,季家二子強佔良田,鬧出人命……


這是四皇子放出的引子。


起初,季家也並不曾將這些事放在眼裡,以為總有轉圜餘地。


可是,當我與祖母敲了登聞鼓,事態便再度嚴重。


我與祖母跪在宮門前,我手捧訴狀,高呼著青陽關之戰,季大將軍拖延援軍,致使我父兄枉死,求陛下懲治奸人。


我一遍又一遍地高呼著,直到百姓們盡數圍在身後,他們的話語由震驚轉為義憤填膺。


其後宮門大開,帝王的近身內侍宣我們入宮。


我跪在那富麗堂皇的殿宇中,面對滿堂朝臣,我毫無懼色,尤其是那季大將軍滿眼威壓與煞氣,斥我肆意攀誣朝中大員乃是重罪。


他出言恐嚇,我更是挺直了脊梁。


有些賬,就算拖了許多年,也終是要清算的。


我朝著帝王一拜,「求陛下為我枉死的父兄做主。當年,我父兄於正面迎敵,兩軍酣戰至青陽關,我父兄誓死守城。可季大將軍身為援軍,卻遲遲不至,乃是故意為之。


他用我父兄的兵力去耗盡敵方主力。我父兄堅守至最後一刻,敵軍便是疲憊之師,季大將軍以逸待勞,輕松得勝,其後獨攬軍功。我父兄表面上是死在了敵軍的利刃之下,實則是死在了同袍的算計之中。


世人稱贊我父兄忠勇美名,卻不知那是一場本可以避免的犧牲。」


「信口雌黃,純屬無稽之談,當日風雪壓境,本將所率援軍被困在路上,並非刻意拖延……」他厲聲辯駁道。


「我有人證,當日我父親派出的求援副將尚在人世。」


我朗聲出口,眾人竊竊私語。


帝王抬手道:「宣。」


待那人上殿,季大將軍已然變了臉色。


他跪下道:「參見陛下。當日靖安侯父子苦守青陽關,援軍久候不至,命卑職率數人前往季大將軍處求援,可季大將軍卻不願出兵,命大軍原地待命,並下令斬殺卑職,卑職奮力掙扎,跌下山崖,才僥幸揀回一條命。醒來後得知靖安侯父子喪命,季大將軍得勝而歸。卑職隱姓埋名茍活十來年,就為的是今朝能將真相揭露於人前,求陛下懲治奸人,還靖安侯府一個公道。」


帝王的臉色已然陰沉,看向季大將軍的目光帶著審視。


可這還不夠,我清聲道:「陛下,臣女還有物證呈上,乃是季大將軍昔日親筆手書,加蓋私印,勒令彭城太守不得出兵援助青陽關。」


他按兵不動,更切斷周圍可能出現的援軍,彭城距離青陽關甚近,亦有兵力駐守,當日若能支援,父兄也能有一線生機。


帝王在看過書信之後,滿眼震怒,「季大將軍,你還有何話說?」


滿堂朝臣,瑟然跪下。


「來人,拿下!」


鐵證如山,容不得季大將軍再說辯駁之語,他已經被禁衛扣下。


從宮內出來的時候,我與祖母緊緊依靠,她坐在馬車上不自覺已潸然淚下。


她拉著我的手,滿眼欣慰道:「你做到了,為他們報仇了……」


追封的聖旨已然降下。


靖安侯府的祠堂前,我跪在蒲團上,也忍不住流下熱淚,哽咽道:「父親與哥哥在天有靈,應當看到了吧,我為你們報仇了。這十餘年來,我心中猶懸重石,今朝石頭落地,我心終得安。」


走出祠堂時,竟是久違的輕松。


11


季家滿門下獄,由三司會審。季家供認不諱,已定於秋後處斬。


太子和皇後皆被禁足,重兵看守。


我緩步上了登雲樓的最高處,俯瞰四方。京都風雲四起,即將要變天了。


四皇子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我身旁,能看得出來,此刻的他滿袖春風、神採飛揚。


「你我如今是一路同行的盟友,你助我至此,我想要的已是唾手可得,那你呢?你想要的是什麼嗎?待我來日大權在握,妃位亦或者後位,我都能許你,這些皆可保你和靖安侯府來日榮耀。」


「殿下與我果然是同路之人,權衡利弊,理智分析,可我想要的不是這些。」


聞言,他眼中流露出震驚神色。


他的確給出了世人眼中的最佳選擇,靖安侯府的後人隻剩下了我。


在世人眼中,一個女子想要再度帶來家族榮耀,無非是依靠姻親,而他也確實足夠有誠意,願以後庭高位相許,可這不是我想要的。


在他的疑惑目光中,我俯身一跪,堅定道:「我願以如今的襄助之功,換得殿下來日為我力排眾議,破除陳規,開女子承爵之先河。」


一語罷,他愣在了原地,負手而立,沉默良久。


最終,他緩緩扶起了我,沉聲道:「好。」


數月之後,太子被廢,皇後自盡。


四皇子成為了新的儲君。


廢太子被幽禁別院,竟在深夜時分縱火燒院,整個別院付之一炬,是夜大火沖天。


眾人見之唏噓。廢太子並無出眾才能,卻因佔了嫡長的名分,成為了太子。可他的才德,皆不配其位。


當今陛下積勞成疾,朝中更是接連風波,他心力交瘁,終是大病不起。


新君登基,大赦天下。


他依當日之言,在朝堂上力排眾議,降下聖旨,由我承襲靖安侯府的爵位。


我進宮謝恩之日,看他端坐尊位,已有了少年帝王該有的凌然氣勢與尊華氣度。


讓我承爵這一舉動破舊制、開先河,定然會讓朝野上下物議如沸,遭遇重重阻撓。所以我很早就知道,唯有擁立新帝、助其登位的大功,才能換得他力排眾議、降下聖旨。


世人眼中沈家再無男丁,後繼無人,侯爵本該至此收回。可我偏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女子之身、承襲侯爵,讓沈家再度興盛。


他登上城樓,俯瞰河山,我跟在他的身後。


他輕聲問道:「當日許你妃位或者後位,也能給沈家帶來榮耀,你為何不願?你如今選的這條路,終究要比朕為你選的更為艱難。」


我抬眸看去,拱手道:「鬥膽相問,若我入宮,陛下能做到始終同心,互信不疑嗎?能做到六宮空置,隻許一人嗎?」


他似乎沒想到我會這樣大膽相問,眼神略微黯淡,過了半晌,他似乎堅定了自己的選擇,而後篤定地道:「不會,朕不會為了任何一個女子影響江山安定。朕會廣納後妃,制衡朝局、綿延子嗣,保江山萬代、國祚永昌。」


是我意料之中的答案,我亦堅定開口:「母儀天下或是寵冠後庭,確實是世間大多女子的夢想,卻不是我的。


我自幼便肩負著重振侯府的重任,我要靖安侯府鼎盛如昔、榮華百年,而不是世人口中的沒落外戚。」


他眼底閃過一絲了然,而後浮現出贊賞之意,輕笑道:「朕原以為後位已是天下女子夢寐以求的至高榮耀了,卻不想你所圖甚大。」


這般神態,一如當初。


12


「陛下與我都是這世間極致的清醒理智之人,明主賢臣,才是你我之間的最佳選擇。陛下志在天下,必將宏願得償,而我將承父兄遺志,光耀門楣。陛下會有三宮六院,為你制衡朝局、綿延子嗣,而我將會找一個滿心滿眼皆是我的少年郎,招他入府為婿,與我同心同德,重振沈家。我雖為女子,卻也不會輸於世間男子。沈家,定有來日榮光。」


他聞言,悵惘良久,而後道:「很好。你這一身魄力,很有母妃年少時的風範,可惜她的鴻鵠之志難抵宮墻之高。如今你能得浩瀚天地,不被束縛,她若得見,定會歡喜。」


「多謝陛下成全。臣定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


我俯首一拜,自此便是君臣。


出了宮門後,馬車緩緩行進。


可我卻聽見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求求你們了,行行好吧,我已經很多天沒吃飯了。」


「求你了。」


……


我掀開車簾,看見了一個女子頭發散亂,衣裙盡是泥垢,臉上也盡是臟汙,已經瞧不清長相了。


可我仍然憑借著聲音認出了她,是江心月。


原來她並沒有死在別院的大火中,而是趁亂逃了出來,卻淪為了乞丐。


從前她當街攔下馬車的樣子浮現在眼前,這些舊事恍如昨日。


我緩步下了馬車,可她看見我的時候便匆忙逃跑。


侍從攔下了她。


她跪在地上,拽住我的衣角,帶著哭腔局促不安地說道:「我知道錯了,求你放過我吧。


我被人利用,被太子當作替身,如今淪落到這步田地,我知錯了,這些榮華富貴與我無關,勾心鬥角我也看不透,我隻想回到江南那個有桂花飄香的流水小鎮,做一個平凡的漁家女……」


我輕輕抬手,侍從便將一個錢袋子放在她的身邊。


「這裡的碎銀,夠你回到江南了。」


她臉上盡是驚詫之色,而後潸然淚下,滿眼悔恨,哽咽道:「多謝。若有重來的機會,我絕不會踏入京都一步。」


這些,早已是前塵往事了。


我回了府中,馬上便是年關。


府內處處張燈結彩,籌備諸事,我又挑選了許多活潑伶俐的丫頭入府,一片歡聲笑語,甚是熱鬧。


除夕夜,天空飄起了雪。


我與祖母一同守歲,我們圍爐而坐,爐上熱著酒。


祖母笑道:「沈家陰霾已散,此後定年年如意、歲歲長安。」


我與她小酌,屋內炭火燒得正旺,我笑著應道:「年年如意,歲歲長安。」


恰好,外面爆竹聲響,辭舊迎新。


眾人在院中鬧作一團,歡笑聲不絕於耳。


-完-

熱門推薦

五千萬情緣

五千萬情緣

我被我爸以五千萬賣給前男友。結婚當晚,他說: 「我不希 望任何人知道我們結婚的消息。」高中聚會被逼問結婚對象 是誰,我哭:「他死了,英年早逝。」

姻緣錯

姻緣錯

"今日京城最大的八卦,就是裴丞相被夫人踹下了床。 第二天,我就被皇後叫到了宮裡……"

愛意遲暮

愛意遲暮

"老公是大學教授。 人前,他開明知禮。 對我,斤斤計較。 我不僅每月的退休金要上交,就連出門買菜都要精確到幾毛。 他說我是農村婦女,錢在我身上發揮不了用處。 直到我得癌需要醫治,他卻一臉冷漠。 「你已經這把年紀,花幾十萬給你治病沒有價值,你自己找個地方等死吧。」 轉頭,他就拿我的救命錢給白月光買包。 我孤零零的在醫院病死。 重活一世,我不幹了。"

女官

女官

"先帝駕崩,宮中要擇十六名適齡女子守靈,我們宋家被選中。 一向人淡如菊的嫡姐卻百般理由推拒,隻好由我前往皇陵。"

不體面離婚

不體面離婚

"七年之痒,我和駱琛提了離婚。 沒有孩子,也沒有肉體出軌。 但他所有的冷戰,都是為了讓我妥協。 我倦了。"

糙漢男友是頭牌

糙漢男友是頭牌

"跟著閨蜜去鴨店捉人,卻意外撞見交往了兩個月的男友。 他白天說今晚要加班,原來是加這種班呀。 震驚之下,我當晚就斷崖了他。 結果第二天他就在酒吧逮到我,質問我為什麼分手。 我脫口而出,“身高不合,性格不合,哪哪都不合。” 後來,一個醉酒的夜晚,他把我壓在下面。 風馳電掣中,我隱隱聽見他在我耳旁低語,“這樣合了嗎?” "